知识收集、整理(创造)、发布这个流程中感到一些痛点,已经有了很多Information-Handler工具优化这一过程。
个人数据管理
备忘录、日程、日历、提醒、记账、吃药提醒、月经记录、体重记录、糖尿病记录,这些数据目前是分散记录、展现。有没有统一的平台可以把个人的各种数据: 健康数据,消费数据,简短的日记打包在一起,变成自己的个人数字资产。这其中可以
- 借助AI语义识别后的内容自动格式化归档
- 无限制地使用网页功能,可参考 https://github.com/Sxvxgee/UnlimitedGPT
- Agent 打开或者至少导引到各个封闭的门:AppAgent
- AI Agent 可以通过 RPA 或 Intent-based API 方式收集生活记录。现在 App 一般不提供 API,生活记录器可以用图像识别或者理由操作系统层面API,相当于一个干活很快的秘书在从各个 App 里面把数据一条条抄录出来。以往这种爬数据的方式可能会违反 App 的用户协议,甚至可能构成破坏计算机系统罪,但如果 AI Agent 收集了数据只是供用户个人使用,大概是没有什么问题的。AI Agent 的行为在法律上怎么界定,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未来手机助手成为标配之后,App 一定会提供面向手机助手的 Intent-based API,AI Agent 说清楚想要什么数据,App 就把对应的数据吐出来,这样就彻底解决了 App 数据烟囱化的问题。 类似产品: https://solidproject.org/
如果数据能集中起来,
- 数据关联性可以研究
- 大数据可以利用起来(比如汇聚糖尿病人的血糖和饮食数据,分析出饮食如何调整;用户打卡我在看xxx后,就把网上的相关信息聚合给他)
- 数据有企业愿意读取,并付费(糖尿病相关数据, 点评餐饮店的数据)区块链可以帮忙
发布
比如本地笔记,全平台发布都要自己搞一遍。有个概念叫Create Once,Publish Where
,即我创建的内容都在我手里,并且我发布到再多的平台,我也就着一个内容在一个地方管理就可以。
比如现在我现在这段话,我也想要发到微博、小红书、知乎的想法 ,我要怎么办?现在我是不是只能全部复制一遍?如果有人评论了,点赞了 ,我怎么能知道?我是不是只能每个平台都登录一遍去看?如果说类似的问题我怎么回复?我是不是只能每个类似的问题都回答一遍?
如果 COPE 能做到就有机会尽可能的将各人的数据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而这种个人不仅是一个平台的笔记,更是包含个人的互联网上活动的各方面的数据又可以用来训练自己的数字人,训练每个人都第二大脑。有Gamma这种AI助力便可以做到一次内容对应不同的演示风格,这是 publish where 的先决条件之一。
理论上所有写笔记的人,爱发朋友圈的人,玩小红书的人,有意愿输出影响力的个人,以及所有自媒体都需要这种能力。而这个产品怎么盈利呢?掌握了这样的流量入口,以及这么大量的数据,可以有很多盈利的服务做。
不过要实现COPE也有不少问题。当今的世界,获取知识借由 Z-Library 这种平台的帮助,已经变得容易许多,但是指望publish where,其实是指望每个独立领土的大门都对你敞开,这个是比较难的。以前能做的也仅是记录下这些大门的位置想,现在有了多模态 AI+RPA,或许可以真正模仿人类解决这个问题。
要真的让这个问题更小一点,或许应该参考政治制度的演化,推行联邦制的内容平台。
阶段性产品:
- https://buffer.com/: create 、 publish 、analyze 、engage(快捷回复)、start page、 ai assistant 都做了
- https://www.postpone.app
- 墨滴
- https://github.com/wechatsync/Wechatsync
- 卡兹克改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