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

我在阿里工作时,曾经花了太多的时间沟通(扯皮)。因为很多事情都没有明显的“一号位”,而当我去当起这个责任时,也没懂得要拉上老板避免人微言轻。

当你在阿里工作,你会发现沟通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即使是像我这样的程序员,也会经常发现自己在沟通和协调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然而,作为程序员,你会发现自己并不擅长于此,经常自己默默承担了所有那些苦活、脏活和累活。你是否也曾经清楚地意识到,尽管苦活可以承受,但高风险或者脏活,千万不能自己抗?

三省吾身

我很想对那些刚来的大学生说,三省吾身吧:这事为什么要干、这事应该你干吗、这事能不能机器去干?

第一个反省尤其重要,做事情必须要问为什么,尽量保证你做的事情的价值。虽然很多时候即使没价值的事情,你也必须去做。因此,你更需要问能否做成。 第二个反省和事情是否做好有关,不是所有交待给你的任务收拾要你自己亲手完成。假如你是老板,你会在乎是谁完成的任务吗?你只在乎任务是否完成,是否高效且精准地完成,而不管其中有多少的坑坑洼洼,甚至管不到是否给后面又埋下多少坑。所以站在将事情更好地完成的角度,我们要选择合适的人帮助我们成事。如果你有其他的想法,比如希望自己也能从中学习,那可以做另外的选择。 第三个反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缘始。很多时候我们事情越做越多,第一个是因为我们凭空给自己加没有价值的事;第二个就是因为系统本身因为熵增越来越混乱,然后我们依靠人力希望不断减熵。比如运营要去订正某个数据,我们要做的除了订正这个数据,还需要理清楚这个数据为什么会产生,如何避免它产生,如何从源头避免它产生?

换赛道

我因为个人兴趣和对未来的判断,长期关注数据库方向的岗位。于是我发现,我对当前的岗位的知识点、工作内容、发展方向,和另一个岗位对我的要求并没有什么关系。大学给了学生转专业的机会,但也仅限于极少数优秀的学生;而社会则根本不会提供这样的机会,除非你先证明自己大概已经掌握了新方向的知识点。而这就需要在996业余的时间,抓住缝隙去学习新岗位的知识。

干得不爽

永远有需求插入 反复的取数 无穷尽激发人类的购物欲 无止尽的卖卖卖 数据甚至造假(穿衣)

在工作中提升

如何在工作的提升,就是在工作中不停的折腾,能满足需求,但是我自己不满足现在的实现。有用 if-else的是否能换成策略模式、责任链模式,copy 代码能不能 做到SRP,用个模板模式?

绩效

绩效肯定取决于你为公司得到了什么,而不是付出了什么。这个没问题,问题在于机会从哪儿来呢? 以一个好的项目说明为例,这个是基层员工好绩效的重要参考。你需要有 定义好的需求 足够大的需求 相对充足的时间 对已有系统不是刚接手 大部分人轮不到这样的机会

权威

有时候设计是一种权衡,但是团队终究只适应一种设计风格,因为权威只有一两个。 你或许认为你的模型很精细很合理,但是别人只用拿着“变的放一起,不变的放外面”的刀刃再套个业务 Code 的刀把,这把大刀就可以一往无前。 年轻的时候往往觉得自己可以改变点什么,但是寻求改变的风险确实很大。一则是别人难以理解这个改变的优势,甚至你自己也未能深刻认识到它的创新之处;二则旧有情况之所以存在还有它自己的历史,你未能认识到这个,新的改变也可能重蹈覆辙,继而可能获得“能力不够、脾气不小”这样的评价。

离职

有两种离职的情况,至少第一种是先和团队说清楚,留好交接的时间,也留好自己面试的时间,这样对大家都好。还有一种就是骑驴找马,偷偷摸摸,自己很辛苦,等到最终自己找到了团队也有些错愕,甚至猝不及防,对大家都不好。但是现实中更多的人会选择第二种,因为往往事情还没有坦白的很清楚,互相也不够信任。在我去我第一次离职的时候,甚至都没有想到还有第一种情况的存在。 现实中,还有第三种,就是拿到了下家的口头 offer,然后为了释放团队一些资源比如晋升名额,主动沟通离去意向。 实践中,我选了第三种方案。我知道其实我等到晋升后离职更好,不过我还是不愿意做那样的人。而选择了第三种方案的我,依然承担着实际 offer 发不下来的风险,在拿到实际 offer 之前紧张的气氛始终笼罩着我,仿佛等待着查询自己的高考成绩一般。 和前辈沟通过,说我还是太傻,而且事情既然已经如此,就还是应该苟一苟,不要太声张—万一口头 offer 兑现不了呢?如果兑现不了还需要继续苟一会儿面试不是么。

困惑

  1. 我的背景: 两年多前校招加入阿里淘工厂(原淘特)做后端开发,跟随团队发展依次做了供应链、财务、营销计费结算相关的工作。与原本还会有点关注系统设计不同,我们现在已经不按领域划分职责,主要趋势是跟随能赚钱的项目串联起各个团队,季度KPI也与此高度相关。
  2. 我的困惑:
  • PDD 把人当机器、把消费者当上帝赚到了阿里一半的市值,阿里分家前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客户第一、员工第二” 在商业上是否都是错误的?
  • 在商业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下,整体向 PDD学习是否更好?
  • 阿里越发追求短平快,作为有着天真的长期主义、还残留技术理想的年轻人应该怎么办?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想要快速上线就一把梭,想要长期高效就得现在就封装包。
  • 在业务部门工作,项目的核心难点似乎真的是在拉通对齐扯皮,大量浪费时间,且不谈遗留下来的诸多历史债,个人觉得哪怕简单践行文档沟通的方式也能缓解很多问题,但是极少有人像自己一样认真对待文档,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 个人在下班时间会主动学习AI、区块链、数据库内核相关的知识,但是每天12h的工作极大地困住我,并且想要拿好绩效本身需要“卷”,个人如何思考才能超脱当前评价体系?
  • 传统电商行业没有增长已是定势,那么如果转行,如何积累个人能带走的优势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