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高考,加上博雅计划加分刚好过本地清北线,专业调剂至某冷门文科院系。如果去复交浙人可任选专业,错过经管,这是第一次选错路。 大一努力学习,绩点排名系第一,计划转系至经院/光华,一次与系主任谈话中,他表达出对我的欣赏,画饼我在系内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保研直博等),当时我也不太懂这些,放弃转系,这是第二次选错路。 大二跟风修了经双,成绩不错,保研时也报了汇丰/复旦交大商学院/人大汉青等商学院,拿到汇丰的offer,考虑到在深圳,犹豫多时还是没有去,选择本系保研,这是第三次选错路。 读研时了解到就业形势,担心找不到工作,去互联网刷了很多实习,学业荒废,去年暑期实习没拿到留用offer,秋招互联网也没拿到很好的offer,随手投了一个实业央企二级子,看待遇还算不错,接下offer,这是第四次选错路。入职后发现公司业务狭窄,营业利润低,前景不明朗,管培分岗随机,被分至某技术性极强的部门,学习起来十分吃力,领导刻薄爱批评人,每天都感觉十分痛苦。 感觉自己从高考后一路都在把好牌打烂,陷入深深内耗,总是在后悔,如果当时去了复交人经管,如果当时转了专业,如果当时保研去了汇丰,如果当时没有去互联网实习,如果秋招的时候接Offer没有这么草率……怎么调整自我心态呢? 关于未来打算,想快点从这个公司逃跑,暂时决定国考和省考了。无奈工作经验不够,只能报国考不限工作经验的岗位,省考选择也相对较少。感觉把路走窄了

未名BBS

JKvsKing 首先,必须充分肯定楼主的能力和努力。不管是大一绩点刷到第一,还是保研拿到汇丰offer,还是刷互联网实习,哪怕是最后走的央企的路子,都是要经过努力才能得到的。然而在楼主的眼中,自己在这几次选择中都“选错了”。真的选错了吗?选对了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楼主大一选择转系到了经院/光华这种人精聚集地卷王集中营(中性描述无褒贬),以楼主在之后经历中表现出来的眼力和定力,可能真转系后,会以新的故事来这里表示自己好牌打的稀烂要是乖乖留在原来院系走学术道路成为院系名人学术新星该多好。 如果楼主保研到了汇丰,同上可得,可能现在在抱怨金融圈多不好混周围的人有多垃圾自己干的事情有多打杂工作强度有多高,然后继续想象另一个平行宇宙的那个在文科坚守顺利披荆斩棘从而科研神功大成活得岁月静好的高级知识分子。 如果楼主没有去互联网刷实习,学业也未能神功大成,那么必定怨怼于当初自己没有刷互联网实习从而导致没能挤进互联网大厂。 如果楼主没有接央企offer,接了其他的歪瓜裂枣,现在就到了痛恨自己为什么不乖乖进央企了。 每条路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楼主首先需要改变的行为是,不要俯视过去的那个自己,不要觉得xx年前的自己是个傻逼。因为ta就是你,你就是ta,如果你认为过去的自己是傻逼,而且你不认为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之间有了质变,那么推理得出来的结论就是,现在的你仍然是个傻逼。实际上你傻吗?也不见得吧,在旁人看来,你每一步的决策都有当时自己的理由,而且是在当时自己的视野里面得到的最优解。难道当年选择留在本系没有转出去,不是因为你被系主任画的那个发展好的大饼所吸引吗?只不过由于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这个大饼没有兑现。那么现在你懊悔当初没有转系,难道不也是在梦想着“转系后融入金融高端圈层成为人生赢家”的大饼吗?这个大饼的实现概率有多高呢?如果家里没有矿没有支持的话,仍然是当金融民工居多吧,而且工作强度绝非你现在的央企所能想象。 对于楼主的现状,就是两种选择:一种是像你规划的,跟之前一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选择换条路子走,去准备国考和省考。那么问题来了,你对考上之后的预期是怎样的呢?你这次为自己描绘的饼是什么呢?如果饼没有实现,如果再次花了大力气折腾的新饼,到嘴后发觉并没有比现在这个饼好多少,甚至更差,那你是不是又要穿越回来骂自己傻了?你是否愿意真正为自己的选择买单,哪怕新饼更差,也不回来抱怨此时的自己傻? 另一种选择是,静下心来做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学你被要求学的东西,被老板骂就忍着,学习在职场里如何生存。管培瞎轮岗的问题在哪里都一样,在互联网企业也是这样的,最重要的难道不是学到东西吗?不管是硬性的技术积累,还是软性的社交技能对上管理方法,抑或是积累一些人情人脉,打工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吗? 希望楼主做个成年人,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否则你的每一个选择都会被你评价为是“错”的。这山永远都是不如那山高的。

楼主,我很理解你,因为我和你几乎一模一样的路径和心境。我现在反思的结果是,我们都太想拿到那个大家都觉得好的选择了。 说白了,就是想用别人的认可,证明自己选得对。这其实是我们自身决策能力的缺失,因为我们其实没有做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的准备,不论这个选择是对是错。 我觉得不管你是想赚钱,还是想从政,你都要先抛弃掉“外界的认可”,即不要跟风选择那个外界都觉得好的选择,那个时候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不埋怨,不后悔。

好多年不登录未名了,打开就看到了这个帖子。 我也是小地方出来的文科冷门,家贫人丑,农村户口,十里八村都知道我家穷。父亲有病,母亲靠拾荒供我上的学。高考志愿是我想当然填的,我自己填志愿的时候才知道本科和大专的区别。 没转专业,也没修经双,甚至GPA也一般般,因为没人告诉我GPA有啥用。 一直到大三,我才知道GRE是什么意思,保研、出国乃至实习都没啥概念。 如果有人能指点我一二,相信我的人生也会有所不同。 毕业后裸考了公务员,进了面试,中二病犯了感觉公务员没意思,直接没去参加面试。 然后半年都没正经工作,很迷茫,后来随便找了个私企,底薪接近最低工资标准。工作中最经常被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北大毕业,为啥要来我们这里? 一直到工作了三四年后,我才慢慢醒悟过来,开始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开始看行业,开始攒经验。 现在在互联网大厂搬砖,薪资应该追平同学的平均水准吧,房子老婆孩子也都有了。当然了,跟成功人士比不值一提,跟一些人对我的期待比更是云泥之别。但我很知足了。 非常能理解你的这种懊悔和丧,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心境。有这种不甘其实是一种好事儿,证明你对自己还有要求,证明你还没有躺平。 我记得那时候我已经26岁了,感觉很多事情都错过了、来不及了,着急、苦恼,被一股无边无际的无力感包裹。 现在我已经36岁了,回过头看,26岁,好年轻啊,这应该是我一生中的黄金时代。再看当时的心态,我都感觉到好笑——急个毛。 建议你把目光拉长一些吧,比如,五年,做一个方向性的规划。我们总是高估一年内能做的事儿,却总是低估五年内所能做的改变。这话虽然是鸡汤,但回过头看基本上还是应验的。 慢慢来,比较快。加油!

尝试从心理的角度来给lz“解除”一些焦虑吧,当然我不是专业人员,久病成医的那种,lz随便看看

两次转经管,到后来试图换转互联网,和提到的GPA第一,汇丰offer,lz争取的一直是选择余地,实力证明,而不是某一个选项。

所以我感觉lz的潜意识追求甚至都不是爱钱,或者说爱经管,是更抽象一点的,对于世俗/众人认可的“成功”的追逐。【不是贬义,只是陈述!】

中二一点:你只是想赢,赢得什么不重要。

钱也不重要,经管也不重要,成功才重要,什么形状的成功都可以。所以才容易动摇,择业范围广,因为什么成功都可以。

……

那么第一个如果——复交人读经管,这个如果可以删掉,你不可能这么做的。只要还有top1是清北的说法,大家定义的国内顶级学历还是清北,lz永远不可能在能报清北的前提下壮士断腕去复交。所以这件事不用再纠结了。pass一个。

第二个如果——去了汇丰干了金融,这个决定你可能做,结果不一定如愿的,lz这种闭眼冲刺的行事风格,你来了,最顶级也就是成为效率超高的研报机,金融没有资源又没有嗅觉只有民工,不“横死”就是好气运

第三个如果——如果没去互联网,这其实也不可能,互联网工资传得实在太踏马高,geek感又如此绮丽高级,简直是对lz追求的定向狙击。

真的没有如果当初。幻境再美终是梦,珍惜眼前始为真。

…… P.S.其实我对lz这种类型的性格是存在一定的欣赏的,当然因为对lz本人了解不深,以下发言不一定适用lz,所以也同样随便听听吧。 考了汇丰又没去,在结果论,实用派看来可能是空转精力,但是对lz来说,这件事的结果是实力背书(例如主楼可以提,日后想起可以自信),过程应该也是很享受的。 备考卷王们常常有个长处:在走向这条路的路上总能获得“我马上要是赢家,我正在去领奖”的幸福感,这种内置的发动机,让他们备考之旅就仿佛【看电影拓宽了人生宽度】一样,本身就比其他人更多一层充实幸福的心理奖励,所以更容易坚持卷。 虽然负面作用是,往往不免要像电影看很多部一样,会考很多最后实际没有派上用场,而且事前就可以看见不会派上用场的东西,因为其实备考本身就是一种美女照镜子般的自我确认了,所以会比日常所需的更多次去照。

什么央企、国企、高校、公务员统统是桎梏你发展的陷阱,真正的人才敢于面对真正的战场,而不知找一个苟且的安逸窝。是人才,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照样可以。找各种借口,只能说明你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