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面对你真实的欲望
- 2. 其实我可以再吃蓝色💊
- 3. 怎么看你的职业?
- [[#3. 怎么看你的职业?#3.1. 发展前景|3.1. 发展前景]]
- [[#3. 怎么看你的职业?#3.2. 职业本身|3.2. 职业本身]]
- [[#3. 怎么看你的职业?#3.3. 生活方式|3.3. 生活方式]]
- 4. 自己所处的环境如何?
面对你真实的欲望
我希望变得富有吗?我希望变得富有、同时拥有生活的自由吗?我希望能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不用每天上班像上坟、同时又能获得不错收入吗?
面对这些问题, 你觉得所有人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吗?
我相信你也想要,但可惜的是,在现实生活里很多人,当继续和他们要如何获得这一切,谈到”自由”,谈到”勇气”,谈到”改变”的时候,他们会说什么?他们大概率会突然停止每天都会重复几遍的吐槽,迟疑了会儿又好像很满足地说:
其实我现在的工作也挺好的;其他公司应该也都差不多;其实有钱人也不一定过得开心;其实我不是个特别在乎钱的人;其实……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真正的看淡名利,大彻大悟。但是就像 《Personal Development For Smart People》里说的:
大多数人一生都未曾触摸过自己真实的欲望。他们让别人决定他们应该做什么,他们认为自己只能得到这些,然后安于这些。他们相信了社会教条教给他们的无稽之谈,相信生活的意义就是几十年做一份缺乏意义的工作,生活就是让自己陷入债务,生活就是让自己沉迷在没有意义的娱乐活动里。他们结婚了,生孩子了,贫穷地退休,最后悄无声息地死去。结果呢?他们一直生活在绝望的阴影中,一直都没有力量,也一直都不曾真正快乐过。 别屈服于那些虚假的欲望。只有真实的欲望,才能召唤真正的能量。
但是什么是我们真实的欲望呢? 这实在是一个难题,认识自己本就是一场修行。看看我自己,我就是一直不停地在和想躺着、想玩耍、想唱歌、想学习、想出名、想运动这些欲望互相不停地吵闹。它们就像一群5岁根本不懂事的小朋友,一刻不停地围着我这个根本也不成熟的幼儿园老师。它们全凭我决断,可我无论怎么决断都不可能满足它们。再想想那么多人有那么多的想法、那么多的欲望,估计多少个平行宇宙也装不下吧。 但是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个最真实的欲望,它在社会、父母、生存等等掩埋下根本不被他的主人知道,直到即将迈入永恒的黑夜。在这欲望之上,我们都有一些实际目标,但这目标多是手段,甚至都不来自于我们。有段时间我们顺风顺水,目标都实现了,于是春风满面,笑意盈盈;可惜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转眼叹息人生幻灭,一事无成;最怕苦苦挣扎终于实现了目标,可是”越过山丘,却发现无人等候”。
可就算我隐约找到了自己真实的欲望,我们有勇气选择吗?
2. 其实你可以再吃蓝色💊
曾经有年轻人说
每个人都处于自己的阶层,都有自己的阶层状态需要维护。收入下降这样的改变,会带来阶层下降的风险。所以很多事情并不是想做就可以去做。
是的,在有人眼里二十多岁换份工作便会影响到”阶层”。之前人们过过苦日子,谨小慎微的人才好活下去。所以生活艰苦的时候,优先保障生存无可厚非;但是时代真的变好的时候,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坐井观天”,无疑是付出了大量的机会成本。辛波斯卡由衷感叹
仅仅因为待遇高于他人而受到重视的工作,是对人类最残酷无情的磨难之一。
如果有一个工作机会,长远来看有更多的可能性,可能获得远高于现在的收入,远多于现在的自由,远好于现在的状态,但是可能会降低我的短期收入,我有勇气选择吗? 很多人不敢,因为他们害怕“阶层”滑落。那确实也有可能,也是一种选择。 只是如果你选择了新的机会,哪怕尝试半年、一年、两年,如果没有成功,你真的失去了多少呢?有的人总是有的选,有的人可能确实没有什么选择。但毕竟我们都只有这一辈子,如果还有的选,你要知道你即使吃下红色药丸没有成功,依然有机会吃蓝色药丸。就像这个笑话说的,你怕什么呢?
他说: “爸,我有麻烦了.” 老爸问: “他们要杀你吗?” 他说: 当然不是. 老爸说: 那你没什么麻烦.
虽然大多数人不会去吃下红色药丸。Life is never easy。要小心未知的灾难,也要小心每天都像头驴围着磨盘打转转。做自己的伯乐吧!
3. 怎么看你的职业?
3.1. 发展前景
所有的前途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和社会发展相关的,和人口、城市、政治、地域紧密相关的.
- 行业前景
- 是未来空间很大,还是已经趋于饱和、只剩几家大公司在玩?
- 我看到整个社会对这个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
- 我了解到的国家政策,是明显支持这个行业还是不支持这个行业?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
- 是处在快速增长的阶段、还是动荡不定的阶段、还是趋于稳定的阶段、还是即将下滑甚至已经在下滑的阶段?
- 城市选择 宏观层面上,城市也有着城市自己的定位与产业优势规划.马太效应下,城市突围不那么容易,资源也会集中.个人选择城市也相当于选择航行的船或者上涨的股票,不要被动地去”赌博”.所以
- 这个城市的国家功能定位如何?国家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财力?
- 城市主导经济产业是什么? 未来大力发展的产业是什么?
- 城市居住感觉如何?打算呆多久?
一线城市>准一线城市>省会>>一线城市周边矩阵城市>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不过大城市虽好,但也要量力而行,很多道路,不是一步到位的,往往是家庭三代人每个人迈一步走出来的.-惊云
- 人脉扎根 一般做某个行业只能接触到某个行业中的人,但有些工作是例外的,比如教师,保险销售者,PPTer,ERP实施者等
- 岗位优势
- 这个岗位如何塑造个人能力?
- 如何适应个人职业规划?你真的清楚几十年后你所在乎行业的发展吗?
教育本来就是35岁之后才开始发力,政治可能40岁之后才开始发力,你的收入,你的稳定,你的社会地位,你社会里的综合性的所有财富,都会在你人生以后爆发出来-惊云
- 职位的流动性如何?
- 岗位的稀缺性如何?(稀缺性决定溢价能力)
- 劣势弥补
- 自己是缺时间还是缺奋斗?
- 自己是缺方向还是缺激情?
- 自己是喜欢团干还是单干?
3.2. 职业本身
当你不那么缺钱的情况下,首先,这份工作的内容是不是我喜欢的?
其次,这份工作让我感到有意义吗? 意义是因人而异的。只要我能在自己的工作上找到意义,那就是OK的。 不骗自己。毕竟怎么样把广告弹窗上的按钮设计得更小一点,更容易让用户误点击,这是一份工作。怎样让一个APP能够黏住更多用户,让他们每天投入更多时间,这也是一份工作。而怎么样承受高压同时解决各种不可能,让火箭飞到火星依然是一份工作。
最后是工资。 个人劳动力在市场上和一个商品在市场上很像,但决定其价格的因素更多:
-
行业的资金 首先发展中的行业需要烧钱,所以能给钱。早期互联网行业
ROI
巨大,烧钱的同时也会吸引大量热钱涌入行业. -
行业的供需 有钱的时候拼命招人,技术迭代初期掌握新技术的人也要拼命招.
-
岗位的性质 考虑到无限分发不停运转的业务产生的价值…
-
岗位的门槛
-
个人的努力
此外需要注意会不会有钱的时候拼命招人,没钱的时候疯狂赶人。
3.3. 生活方式
当我选择一份工作时,也就选择了它给我带来的生活方式。在我应届毕业、选择第一份工作时,是这么想的:
只要公司大、平台好、给钱多、能成长,加班加到死我也愿意。
应届生,本身没有太多选择的资本,而且确实满足了上面几条,已经是很不错的工作了。 当我们跨过25岁、30岁、35岁……这些坎,开始重新选择一份工作时,才需要考虑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这份工作给我带来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而如何选取决于你自己,你是
- 安于规则 vs 向往自由?
- 喜欢安稳 vs 善于挑战?
- “从容带来效率” vs “DDL是第一生产力”?
人是不可能越活越自由的,随着你年龄越大,社会和身体给你加的束缚也越多。对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接受这些束缚,才能让人活的更舒坦。但是自由和稳定就是这样的围城,尤其是年轻时候的自由和安稳。辛波斯卡如是说:
灵感总会去造访某一群人—那些自觉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并且用爱和想象力去经营工作的人。
4. 自己所处的环境如何?
除了上面三个核心因素,其他方面若用一句话概括:如何评价自己所处的环境?
中国商业社会仍然处在初级的资源驱动型的阶段,整个社会对于技术的重视程度还远不如资源。毕竟非垄断情况下,成事既不靠文章和诗歌,也不是真的靠技术这种🔨✂️。大多数的需求都是资源牵动的商业模式,比如靠近政治的部门与行业、销售行业等,在这样的行业里,能带来资源的人才是老大。而在基础科学领域,对于”技术”的内向追求才多少成为现实。行业的不同对不同人的吸引程度与培养方向不同,进而也造就了职场环境的不同。所以:
发自内心地,我如何评价身边的同事?我觉得他们很可爱吗?他们的生活丰富有趣吗?他们是充满正能量的吗?他们是积极乐观、乐于学习的吗?他们是实事求是、成长思维的吗?他们是充满勇气的吗?当他们做得很好的时候,我会发自内心为他们高兴吗?
或者,
他们每天愁眉苦脸、压力山大吗?他们每天总是抱怨吗?他们总是在互怼吗?他们总是在勾心斗角吗?他们都两眼只能看到利益吗?他们在工作上没什么人情味吗?你觉得他们是在和你争夺资源吗?他们干得好、晋升快,你就会觉得难受、觉得被压一头吗?他们出去旅行都不敢发朋友圈吗?他们发朋友圈都只是为了给领导看吗?周末的时候、放假的时候,有人在团队群里讨论工作,我有时在下面回复表现得很积极、但实际上心里觉得他们是傻X吗?
每天开心吗?发自内心热爱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身边的同事吗?
答案是什么?
如何你现在正好在年终总结,你还还可以继续追问
- 如果你有的选,你要选择做什么?当你走了或被迫走了,现在这份工作有什么是你能带走的?
- 过去一年你做了什么,可以写到你的简历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