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项目最重要的不是把这个项目做多好,而是确定这个项目该不该做。不能推脱的项目,也至少要判断该投多少资源去做以及该往哪个方向去做。简单来说,就是讲故事、分析故事可行性与预测故事方向。

讲故事

“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故事的开始。但是怎么样找到一个好故事是一个很复杂也很靠运气的事。一个好故事应该可以优雅地解决社会问题。那么如何找到可靠的社会问题? 你可以分析已有的商业模型从中获取灵感,比如电商模型; 可以参考别人的经验:做自己、近市场、近流量、看榜单、抄同行,看看谁正在搞钱; 也可以现实中具体的职业或流程看如何优化,比如为Figma这种大平台做插件开一个网店要做哪些;值得注意的是,微妙的不对劲往往就是机会所在之处,如果能充分论证已有的“不对劲”确实是错误的,那么这种不对劲对应的就是一个确切的发现,比如“活字印刷术”之于“雕版印刷术”; 还可以观察现实中人们的行为,挖掘人们潜在的需求,比如消费者行为; 也可以借鉴孙正义的“时间机器”理论,看一个市场有的产品,而另外一个市场缺少什么,比如海外缺少的中国产品

最好的可能是颠覆性创新,直接带着人类的生活水平飞跃,比如飞机、Iphone 4、Vision Pro。但是颠覆性创新风险太大,对能力和运气的要求都很高。

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本质,也要大胆一点,识别到诈骗和我们要卖的的东西:

产品创始人表面提供的产品价值实际提供的产品价值
羊奶粉诈骗团伙营养价值解决老年人孤独感和安全感的方案
小罐茶杜国楹高品质茶叶送礼的面子,满足社交需求
E人E本杜国楹手写电脑功能收礼者的面子,满足尊重需求
脑白金史玉柱褪黑素满足老年人睡好觉的心理诉求
黄金搭档史玉柱保健品满足过年送礼给小孩子的面子需求
兼职机会诈骗团伙在家就能做的高薪兼职
- 短视频博主
- 垫付型刷单
- 手工活,比如做小饰品
- 寄衣试拍
缓解不得不在家群体,比如宝妈们
的挣钱焦虑

我们还要认识到自己能出手的机会非常少,想玩的时候应该多加注。 最后我们要看看失败的案例,比如年轻人消费升级失败案例, 比如AI热潮下死掉的无数公司

可行性分析

通常来说,我们是否做一个项目,取决于这个项目的ROI(Return Of Input)到底如何。这时候我们应该用所有业务的共同语言—财务语言。事实上任何一家公司的核心业务都能通过三大报表呈现出来:

  • 资产负债表:展示了公司在特定时间点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 利润表:反映了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显示收入、成本和利润。
  • 现金流量表:记录了同一会计期间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显示了公司的现金流动性。

这是宏观的层面,为实际操作中,可行性分析在于强迫我们站在业务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去面对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只顾着完美地解决某个被别人定义的问题。

通常来说,问题定义得准确,那么实现起来也不会复杂到哪里去。反之,如果没有搞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就可能需要各种奇技淫巧去弥补问题定义上的不足。要知道,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而如果程序员为了逃避理解问题并给出定义,最后通常就会成为只会倒腾各种技术方案的架构师。—徐昊

预测故事方向

任何业务的发展都沿着线下转线上→ 线上转流程→ 流程转自动→ 自动转智能的方向发展,而业务变大就会形成行业,行业的发展又将遵从:技术主导 → 产品主导→ 运营主导的脉络。对于拿不准的问题,就先想直接一点的哪怕傻一点的解决方案,又称KISS—Keep It Simple, Stupid! 事情总是慢慢变复杂的。 另外对于传统的需求迭代,一般来说是设计师产生想象,用工具把想象做出来,再评审修改,然后上线。再由数据反馈让设计师调整不断迭代改进产品,再继续维护,直到有新的需求出来。 但是换到现在的AI时代,很可能就是直接在数据中洞察需求,生成产品,不需要评审也不需要反复修改。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对产品的理解算法,一个是设计模型的算法。比如我的产品需要在运营活动中提升销量,对于算法来说,它就需要知道提升销量的“公式”或“模型”有哪些,比如流量漏斗模型,有大流量进来,做好landingpage,再怎么样,再怎么样……有了这样一个个的算法,就能把对产品需求的理解交给设计模型,让设计模型来推荐一个风格。这个风格的产生可能已经被定义了,人要做是选择某种权衡利弊,比如权衡销量转化与满意度之间的风格。

分析的本质是对未来的预测,如同LLM需要摄取整个互联网的信息来预测下一个token 一样,分析者自身需要处理大量信息,才可能窥探到未来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