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How-to-read-books-better

选择读什么书

卡尔维诺认为,经典是我们常读常新的书1

A classic is a book which with each regrading offers as much of a sense of discovery as the first reading.

这个意思是,我们总能够从经典中学到东西,所以我们应该多读经典而不是赶时髦有什么读什么。但是正如刘偲指出的,当代人普遍的对非经典阅读的需求,某种程度上可能也是现代社会孤独病的产物之一。这是时代发展带来的弊端之一。

在经典阅读中,正如老生常谈的,我感到“正在与老师对话”,而不是与朋友对话;只有非经典的阅读,如地摊文学和碎片化阅读,才能以同龄作者或创作者的分享和吐槽的方式满足我“在阅读中与知心朋友交谈”的期待。--刘偲

不过就像和菜头说的,“阅读就是为了快乐”那是对小白阅读者说的话,因为要鼓励他们多读,争取读完一本书,所以会这样说;而对于有阅读习惯的读者来说,只是为了快乐就会对自己太过放纵。所以我们应该多读经典。

选择读什么书之前你可能因为书名就感兴趣,比如你看到《西方正典》这个书名,你大概就会渴望那种俯瞰整个西方文学的感觉,然后想去看它,结果第一你想看这个不是因为对它真的感兴趣;第二你也看不懂。

同样地,你也会看到《人间界》这个书名就忍不住去翻,因为你渴望那种参透人世沧桑的感觉。这种不能说不建议看,只是希望看之前我们能清晰认识到,这种书中对生活写的再好,它也是一种“二阶生活”。创作书籍的小说家是深入生活,汲取灵感和体验的人;创作电影的编剧导演是深入生活,遍尝人间冷暖疾苦的人,但是读者不是,读者只是坐在桌子前、躺在椅子上,悠哉体会他们在生活的本体上编造出的一整套概念、审美、哲学。读者并不直接和生活接触,而是在这一层包裹隔离在生活上的意义之网活动。某种程度上,读者只是在消费一些内容让自己获得某种满足,或缓解某种焦虑。

因此,卡尔维洛鼓励我们阅读经典的同时,也不应该拒绝贴近当代的书,哪怕是确实浅薄的新闻,因为我们要知道我们正处在什么地方,否则我们将会迷失自己(To be able to read the classics you have to know “from where” you are reading them; otherwise both the book and the reader will be lost in a timeless cloud1)。

知道你要什么

阅读分为:注视(fixate)、眼跳(saccade)、信息处理(process)。如果只是读的快,不理解是自欺欺人。或者有人会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认为这只是掩盖自己思考上的懒惰。
当你开始阅读前知道自己要什么,有助于关注到你确实需要关注的词语和句子,加快理解和阅读过程。不过诸如小说和消遣阅读类难以被简化提炼出某个阅读任务,倒也不必纠结。

判断书的类型

有些书教你如何思考,少数教你如何思想;前者需要包容,后者需要警惕。

工具类书籍与“文采”的割席似乎太过彻底而决绝,仿佛成年而专业的世界就不应存在过多的文采修饰。

判断书的结构

学习一个整体,不仅要明白它“如何呈现一体”,还需要明白它“如何呈现多个整体”。--《如何阅读一本书》

判断书的“屁股”

那些评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却根本没看过他《实践理性批判》的人;批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却没看过他《道德情操论》的人;或是谈论《共产党宣言》,却没有看过马克思《资本论》的人,他们都是在赞成或反对一些自己并不了解的东西。--《如何阅读一本书》

忽视表面的简单与复杂

《观呼吸》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自己读懂了,简单是具有欺骗性的,很容易助长一个人的傲慢心,以为读懂了字句就是真懂了。《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自己读不懂,理性和复杂是有迷惑性的,很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感,以至于忘记了那些复杂和难以理解的部分只是一把梯子,重点是梯子指向的高处有什么。--和菜头

专注一点

Absent-Minded Learning Yields No Gain

重复读书

即便是同一本书,第一次通读和第十次通读下来,你看到的不会是同一本书。同样的,当你按照书中的指导去实践,你是个生手的时候和你是个进阶选手的时候,以及你是个熟手的时候,看到的会是三本不同的书---当时还是个生手时,许多字句就算是摊开来放在你眼前,你都会视而不见---你只是从字面上进行理解,觉得你看懂了这些字句,就一滑而过。--和菜头

Left-click: follow link, Right-click: select node, Scroll: zoom
x